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不同表面張力溫度系數對激光焊接熔池流場的影響
> NaOL、HZ組合捕收劑對鋰輝石礦物浮選效果、表面張力影響(一)
> 電噴霧質譜離子源技術優化策略:降低外鞘液表面張力,加速液滴溶劑蒸發
> 三種金屬陽離子對SDS表面活性劑溶液的影響研究
> 拉筒法和靜滴法測定連鑄結晶器保護渣表面張力(一)
> 表面張力儀分析生物表面活性劑對菲、1-硝基萘的增溶與洗脫效果和機制
> 基于表面張力等工藝參數控制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浸膠量
> 影響狹縫間氫鍵流體氣液平衡界面張力的因素有哪些(三)
> 堿、表面活性劑濃度變化對三元復合體系界面張力的影響
> 超支化聚合物h-PAMAM水溶液表面張力、動態界面張力及破乳性能測定
推薦新聞Info
-
> 基于水煤漿流變性和動態表面張力觀察水煤漿的微觀破裂特性(三)
> 基于水煤漿流變性和動態表面張力觀察水煤漿的微觀破裂特性(二)
> 基于水煤漿流變性和動態表面張力觀察水煤漿的微觀破裂特性(一)
> 免罩光水性素色面漆配方、制備方法及步驟
> 固體、鹽溶液表面張力測量及與其在潔凈硅橡膠表面接觸角的關系研究(三)
> 固體、鹽溶液表面張力測量及與其在潔凈硅橡膠表面接觸角的關系研究(二)
> 固體、鹽溶液表面張力測量及與其在潔凈硅橡膠表面接觸角的關系研究(一)
> 電場處理水浮力、及與普通水的表面張力系數測定
> 軟物質褶皺形成機制新發現:液體浸潤、表面張力與接觸線釘扎效應
> LB膜技術在界面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應用
表面活性劑如何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張力
來源: 瀏覽 336 次 發布時間:2025-04-11
表面活性劑能夠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張力,主要通過其獨特的分子結構和界面吸附作用實現。以下是其作用機制和關鍵步驟的詳細解釋:
1.分子結構特點
表面活性劑分子由兩部分組成:
親水頭基:極性部分,易溶于水(如羧酸根、磺酸根、聚氧乙烯鏈)。
疏水尾鏈:非極性部分,易溶于油(通常為碳氫鏈或硅氧烷鏈)。
這種兩親性結構使其能夠定向排列在油水界面上,親水頭伸入水相,疏水尾伸入油相。
2.降低界面張力的機制
(1)界面吸附
表面活性劑分子從體相溶液向油水界面遷移,并吸附在界面上,取代原本高能量的油-水直接接觸區域。
這種吸附減少了界面處分子間的不飽和力(水分子與油分子間的排斥作用),從而降低界面張力。
(2)界面膜形成
當表面活性劑濃度達到一定值時,界面形成緊密排列的分子膜,將油水間的相互作用轉變為:
親水頭與水相的氫鍵/靜電作用。
疏水尾與油相的范德華力。
這種排列顯著降低了界面的自由能(界面張力與自由能直接相關)。
(3)熱力學驅動
根據吉布斯吸附方程,表面活性劑在界面的吸附量(Γ)與界面張力(γ)的降低成正比:
濃度越高,吸附量越大,界面張力下降越顯著。
3.關鍵影響因素
濃度:達到臨界膠束濃度(CMC)前,界面張力隨濃度增加而下降;超過CMC后,新增分子形成膠束,界面張力趨于穩定。
分子結構:
疏水鏈長度:鏈越長,疏水性越強,界面吸附能力越強(但過長可能導致溶解度下降)。
親水頭類型:離子型(如SDS)在低鹽條件下效果強,非離子型(如Tween)受鹽度影響小。
環境條件:溫度、pH、鹽度等可能影響表面活性劑的溶解性和界面排列。
4.實際應用中的效果
乳化作用:降低界面張力后,油水更易形成乳狀液(如化妝品、食品乳液)。
增溶作用:膠束能將油相“包裹”在水相中(如洗滌去污)。
潤濕鋪展:促進液體在固體表面的鋪展(如農藥噴灑、油藏驅油)。
示例
在三次采油中,表面活性劑(如石油磺酸鹽)將油水界面張力從~30 mN/m降至10?3mN/m量級,使殘留油滴更易從巖石孔隙中脫附。
通過上述機制,表面活性劑成為調控油水界面行為的關鍵材料。
相關研究
表面活性劑在提高低滲透油藏采收率中的應用及機理
研究了表面活性劑如何通過降低油水界面張力和改善巖石潤濕性提高低滲透油藏采收率,并對微觀驅油機理進行了探究。結果表明,表面活性劑能夠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張力,當表面活性劑濃度從0 mg·L-1升至50 mg·L-1時,油水界面張力從72.5 mN·m-1降至10.4 mN·m-1,尤其是在表面活性劑濃度從0 mg·L-1升至30 mg·L-1時,油水界面張力顯著下降;表面活性劑濃度與巖石表面吸附量及油藏采收率呈正相關,當表面活性劑濃度從0 mg·L-1升至30 mg·L-1時,巖石表面吸附量從0μg·cm-2增至50.3μg·cm-2,當表面活性劑濃度從0 mg·L-1升至50 mg·L-1時,油藏采收率從25%升至62%。為低滲油田的化學增產提供了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