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助劑對乙基多殺菌素藥液在杧果葉片潤濕鋪展行為、表面張力的影響——討論
> 噴霧液滴的形成原理與配方設計:動態表面張力與粒徑的關系
> 十八胺LB膜誘導草酸鈣晶體成核與生長的機理
> 一起和孩子做“科學小實驗”,超有趣的科學小實驗!
> 4種油醇烷氧基化物平衡和動態表面張力、潤濕性、泡沫性、乳化性質研究(四)
> 新型十六烷基胺無堿表面活性劑的合成、界面性能及復配性能(二)
> 什么是?LB膜分析儀?LB膜分析儀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 油藏環境中離子強度與類型、溫度對烷基苯磺酸鹽溶液油水界面張力的影響
> 光伏玻璃空氣助燃熔化泡沫大量存在?試試新型復合消泡劑
> 不同酸值、分子結構對烷基苯磺酸鹽界面活性的影響(二)
推薦新聞Info
-
> 3種增效劑對滅草松AS、草銨膦AS、高效氟吡甲禾靈EC增效作用及表面張力影響(三)
> 3種增效劑對滅草松AS、草銨膦AS、高效氟吡甲禾靈EC增效作用及表面張力影響(二)
> 3種增效劑對滅草松AS、草銨膦AS、高效氟吡甲禾靈EC增效作用及表面張力影響(一)
> 以大豆為原料合成的N-椰子油酰基復合氨基酸表面活性劑表面張力、乳化起泡潤濕性能測定(二)
> 以大豆為原料合成的N-椰子油酰基復合氨基酸表面活性劑表面張力、乳化起泡潤濕性能測定(一)
> 表面張力和重力驅動下液態釬料填充焊縫流動模型構建及效果評估(三)
> 表面張力和重力驅動下液態釬料填充焊縫流動模型構建及效果評估(二)
> 表面張力和重力驅動下液態釬料填充焊縫流動模型構建及效果評估(一)
> 鹽水溶液中,磺酸型含氟表面活性劑復合體系表、界面張力和潤濕性研究(三)
> 鹽水溶液中,磺酸型含氟表面活性劑復合體系表、界面張力和潤濕性研究(二)
pH、溫度、鹽度、碳源對 解烴菌BD-2產生物表面活性劑的影響——摘要、前言
來源: 《環境科學與技術》 瀏覽 758 次 發布時間:2024-12-25
摘要:生物表面活性劑是一種多功能物質,具有毒性低、可生物降解、環境相容性好等特點,是化學表面活性劑的生態替代品。該研究以產表面活性劑解烴菌BD-2為研究對象,分析菌株BD-2生長與表面活性劑的形成關系,采用單因素實驗優化培養基組成和發酵條件,考察環境條件對生物表面活性劑穩定性的影響。結果表明,解烴菌BD-2產表面活性劑的量與菌體生長相關,最適碳氮源為葡萄糖和硝酸銨,Fe2+對菌株BD-2產生物表面活性劑無顯著影響,Mn2+對菌株BD-2產生物表面活性劑有較好的促進作用。菌株BD-2產表面活性劑的最適發酵條件為:pH 7、溫度30℃、鹽濃度1%,在此條件下,生物表面活性劑產量可顯著提高至2.6 g/L,同時,發酵液的表面張力由68.3 mN/m降低到26.80 mN/m,乳化指數(E24)達到92.8%。此外,菌株BD-2產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劑在較寬的溫度、pH和鹽濃度范圍內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石油是現代社會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在勘探、開發、儲存、運輸、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泄漏不可避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石油及其衍生物進入土壤環境,會引起土壤生態系統退化,對微生物、植物甚至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目前,修復石油污染土壤的技術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其中,生物修復技術以石油污染物作為微生物生長、增殖的碳源和能源,進而修復受損土壤環境,具有高效、經濟、無二次污染、環境友好和管理簡單等特點,被認為是最具有潛力的修復技術。
在微生物修復過程中,由于石油污染物的疏水性,易被土壤顆粒大量吸附,阻礙降解菌與石油污染物之間的有效接觸,影響微生物修復效果。大量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劑是兩親性分子,具有親水性和親脂性,可以通過乳化石油烴或改變降解菌細胞表面疏水性,促使污染物從土壤顆粒中解吸,增加與降解菌之間接觸,提高石油烴的生物可利用性。表面活性劑可分為化學表面活性劑和生物表面活性劑,化學表面活性劑因其難降解性、毒性會導致土壤微生態系統失衡,進而影響石油污染物的礦化。與化學表面活性劑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劑具有低毒高效、可生物降解、環境相容性高、生態安全等特點,作為化學表面活性劑的生態替代品,受到廣泛關注。
生物表面活性劑是由微生物在細胞膜或細胞外產生的一類具有親水基和疏水基的兩親性有機物質,通過乳化、膠束增溶、降低表面張力等方式,增加微生物細胞和疏水性污染物之間的接觸,以提高生物可利用性和污染物代謝。Liu等發現菌株Y-1產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劑可使總石油烴、多環芳烴的降解率分別上升至54.00%、45.08%。Bezza等研究指出添加樹形類芽孢桿菌CN5菌株產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劑,可以使芘的去除率從16%提高到67%。羅皓麗等發現蠟樣芽孢桿菌產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劑可將石油污染物的去除率提高至91.23%。賈凌慧等研究表明鼠李糖脂可以顯著提高石油降解速率。目前,生物表面活性劑仍然存在產率較低、成本高的問題,限制了其在場地修復實踐中的應用。
優化微生物發酵條件可提高生物表面活性劑產量,有助于擴大生物表面活性劑的應用。研究表明,培養基營養和環境因子是影響微生物產生生物表面活性劑的主要因素。碳、氮源是微生物生長、代謝和繁殖的基礎,Fe 2+、Mn 2+、Mg 2+等金屬離子則是微生物合成某些酶的必需或輔助因子,對次生代謝產物的產生起著調節作用。Bertrand等發現FeSO4可以促進生物表明活性劑的合成。劉記成等研究表明FeSO4、MnSO4可分別提高谷草轉氨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使蒼白桿菌產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劑產量顯著提高。此外,pH、溫度、鹽濃度等環境因子會通過影響微生物生長,進而影響生物表面活性劑的合成。基于此,本研究以新疆克拉瑪依油田獲得的產表面活性劑解烴菌BD-2為研究對象,分析其產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劑性能,考察碳源、氮源、金屬離子和環境因子對其產生物表面活性劑的影響,并評價生物表面活性劑的穩定性,以期為產生物表面活性劑菌株的應用提供理論基礎。